河源是客家古邑,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(chǎn),其中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項目眾多。為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激發(fā)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對河源非遺的興趣,10月至12月,市博物館聯(lián)合河源職業(yè)技術學院客家文化學院,在市博物館探索工坊開展“河源客家非遺‘雙創(chuàng)’教育普及”項目,舉辦了“和平墩頭藍”“客家貼布繡”等九個不同主題的客家非遺手工活動。
下面,請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來回顧這些精彩活動吧。
01.墩頭藍布藝藍染
活動主題:《非遺體驗 傳承客家那一抹藍——DIY墩頭藍布藝藍染制作》
活動時間:2022年10月29日下午15:00
活動中,黃秀麗老師介紹了墩頭藍布藝藍染工藝的基本知識和制作技巧,并演示了如何進行扎染。孩子們發(fā)揮自身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在老師的幫助下染出自己的“那一抹藍”,分享藍染的體會和快樂。
02.客家貼布繡
活動主題:《繡出五彩生活——DIY客家貼布繡制作》
活動時間:2022年11月12日下午14:30-16:00
貼布繡就是將紡織物裁剪成自己喜歡的圖案元素,再拼貼到底布上,達到裝飾的效果。在老師的幫助下,孩子們通過畫、剪、貼、繡,把原本方正的布料通過色彩搭配粘貼成五彩斑斕的“小世界”,造型可愛生動,色彩艷麗豐富。
03.客家刺繡
活動主題:《心靈手巧客家女——DIY客家刺繡制作》
活動時間:2022年11月12日下午16:10-17:30
客家刺繡是客家人心靈手巧的體現(xiàn)?;顒又校S秀麗老師講授客家刺繡知識、教授客家刺繡技藝。孩子和家長們隨后根據(jù)的自己的喜好選擇墩頭藍染布進行刺繡。經(jīng)過一個多小時的創(chuàng)作,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刺繡作品誕生在一雙雙巧手中。
04.客家古法香囊
活動主題:《巧手留香——“客家荷包”古法香囊制作》
活動時間:2022年11月19日下午14:30-16:00
香囊是一種刺繡工藝品,佩戴香包,有熏香、祈福、安康之意。活動現(xiàn)場,黃秀麗老師向孩子們介紹了“佩戴香囊”這一習俗的由來,教授孩子們制作香囊的方法,耐心講解如何折香囊、縫線、掛吊墜、裝艾草,孩子們一邊制作,一邊討論,經(jīng)過努力,一個個精美的墩頭藍香囊就完成啦。
05.客家結(jié)繩手鏈
活動主題:《蕙質(zhì)蘭心巧手結(jié)——DIY客家結(jié)繩手鏈制作》
活動時間:2022年11月19日下午16:10-17:30
手鏈編織技藝在客家人中頗為盛行?;顒右潦?,黃秀麗老師先為孩子們介紹客家繩結(jié)手鏈的寓意、由來等,之后面對面指導操作。在老師和助教的幫助下,五顏六色的線在孩子們指尖巡回纏繞,通過結(jié)、繞、纏、編、抽,編織成一串串色彩繽紛的客家結(jié)繩手鏈。完成后,每個人都興奮地把用心編制的結(jié)繩手鏈戴在了手腕上。
06.忠信花燈
活動主題:《情暖客家 傳承記憶——“忠信花燈”親子制作活動》
活動時間:2022年12月3日下午14:30-16:00
課堂伊始,老師和助教將材料包分發(fā)給孩子們并講解忠信花燈的寓意、歷史淵源等背景知識。隨后,在老師的指導下,孩子們將剪紙、紙雕、描畫等輕輕地粘貼在燈架上,用手撫平后,便將條狀花穗粘貼在花燈下部,給花燈“穿”上裙子。通過折、壓、拼、貼、串、掛等步驟,孩子們與家長共同制作出了一盞盞精致的忠信花燈。
07.陽明傘
活動主題:《妙思巧手 傘上生花——DIY陽明傘制作》
活動時間:2022年12月3日下午16:10-17:30
課堂中,老師向大家介紹了陽明傘的由來和手繪的制作方法、步驟以及注意事項,孩子們躍躍欲試,在老師和助教的幫助下,發(fā)揮自己的藝術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調(diào)色、勾線、上色,在傘上繪出一片片大美風光。
08.和平木魚
活動主題:《童趣斑斕——DIY和平木魚制作》
活動時間:2022年12月18日上午9:00-10:30
在老師和助教的幫助下,孩子們用一支支彩筆把手中的小木塊變成趣味十足的魚兒, 一遍遍鋪色讓魚兒的顏色愈發(fā)飽滿,零星點綴讓木魚極富創(chuàng)意。
09.客家竹編
活動主題:《妙手青竹——DIY客家竹編制作》
活動時間:2022年12月18日上午10:40-12:00
授課老師向大家介紹了客家竹編的歷史源流以及傳承意義,隨后耐心教授大家做手工竹編籃和月亮船,示范如何將竹篾橫豎交叉構(gòu)成經(jīng)緯圖案,接著用抬一壓二的技法進行編織。通過不斷嘗試和努力,孩子們終于制作出一件件小巧精美的竹編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