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源首部實體法初現雛形。記者從前日召開的市六屆人大法制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獲悉,《河源市恐龍地質遺跡保護條例(草案)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草案)經過近10個月的籌備、起草和修改,目前已經初現雛形,有望今年底頒布實施。
據悉,我市恐龍地質遺跡資源豐富,具有數量多、分布廣、種類全、埋藏淺、時間跨度長等特點,同時我市也是世界上罕見的集恐龍蛋化石、恐龍骨骼化石、恐龍腳印化石于一體的地區(qū)。因此,我市首部地方立法對象選定為恐龍地質遺跡,這將有利于加強我市對恐龍地質遺跡的保護與管理,促進對恐龍地質遺跡的科學研究和合理利用。
《條例》草案明確了恐龍地質遺跡資源的發(fā)掘與收藏、建立自然保護區(qū)以及恐龍地質遺跡的保護機制等相關內容。而作為我市“第一法”,《條例》草案設立了恐龍地質遺跡保護宣傳月,將每年3月定為河源恐龍地質遺跡保護宣傳月。
會上,市人大法制委和廣東金融學院專家學者就《條例》草案逐條進行了審議,并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內容。市人大法制委有關負責人表示,接下來將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,對《條例》草案進行修改、完善,提交市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,并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。如果進展順利,河源第一部實體法《河源市恐龍地質遺跡保護條例》,有望今年底正式頒布實施。
《條例》草案起草小組還將深入市直有關單位進行調研,廣泛征求意見。
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仁光出席會議。